文 ‧ 攝影╱天洛

作家李昂一向關心女權、兩性議題、生態環保,她走過世界上許多國家,參觀過不少聞名的植物園;可是當她應邀成為嘉義市「駐市作家」,才發現嘉義市的植物園。她讚嘆:「到了嘉義市植物園之後,才真的知道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嘉義市植物園,在李昂過去的生態環保地圖中,似乎是一個未曾揭露的「秘境」。可是對嘉義人來說,與嘉義公園連成一氣的植物園,就像自家的後院,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休憩、運動的場域。用台灣話來說,嘉義人逛植物園,簡直是「行灶跤kiânn tsàu-kha」。

嘉義-樹木園01  
▲嘉義人的「植物園」,官方名稱「嘉義樹木園」,園內「林場風清」從日治時期就是「嘉義八景」之一。(攝影╱蔡宏明)

這裡的官方名稱是「嘉義樹木園」,可是嘉義人還是習慣叫它「植物園」,至於六十幾歲以上的老嘉義人,則稱它「tshì-giām-tiûnn」(試驗場,「林業試驗場」的簡稱)。這片佔地8.3公頃的林場,在1907年(日明治40年)由台灣總督府殖產課設立,做為日本政府殖民台灣,甚至企圖前進南洋的樹種栽植試驗區。

嘉義-樹木園02A
▲清早的植物園,開闊的林木間,到處有晨操的民眾。(攝影╱蔡宏明)

嘉義-樹木園04

▲這裡有嘉義人許多共同的回憶。(攝影╱蔡宏明)

由於嘉義的緯度、氣候和基地的自然生態環境,足以模擬南洋熱帶雨林,最初種植的樹木主要是橡膠樹、桃花心木、柚木、印度紫檀等各類熱帶經濟樹種,一方面觀察種植後生長的適應性,另一方面也做為「母樹園」來培育新的樹苗。戰後,政府改為台灣省農林試驗所,數十年來名稱多次更迭,也從原本的試驗功能,擴大為供一般民眾休憩、遊賞、教育的多功能園區。

植物園的正門開在民權路,就在往水源地的大坡前。如果從中山路,穿過嘉義公園,出公園後門,經過宿舍的巷路,也可抵達園區側門。園區內的樹種,依照自然的地形、地勢分區栽植。

一進大門,各種熱帶植物馬上映入眼簾,左側高坡有熱帶雨林常見的板根植物,正前方開闊的林地是排列整齊的巴西橡膠樹林,順著園區大路左轉,經過嘉義八景的「林場風清」,進入肯氏南洋杉植物區,兩側盡是高聳的杉木,而南邊陡起的山坡全是百年以上的老樹。大路盡頭岔分兩條步道,一條蜿蜒往前通往生態池和更深處的森林浴區;另一條往左,越過一座小橋,爬升向更高山坡的槭葉翅子木植物區,然後柳暗花明地繞回板根植物區。

遊園步道在參天的林木間起伏、穿梭,散步其間,呼吸著森林散發的芬多精,看著挺拔高聳、各具姿態的根幹林相,綠葉蔽日,和風微微,聽小溪潺潺水聲、清風拂過林梢、跳躍的鳥鳴,令人神清氣爽,忘記身在城中。

嘉義-樹木園03A
▲繞過板根植物區,有柳暗花明的趣味。(攝影╱蔡宏明)

植物園不僅是嘉義市的綠色心臟,也是嘉義人記憶的心靈相本。自有園區以來,這裡便是小學、幼稚園遠足必然的首選;中學生在這裡認識植物、昆蟲,採集標本,還有寫生。1960年代,巴西橡膠樹林經常掉滿俗稱「燒子」的種子。硬殼的「燒子」,在水泥地上摩擦後會發燙,學生經常撿拾,猝不及防用來燙觸同伴手肘,是互相捉弄的愛玩物。還有熱帶植物區,一棵號稱「嘉義之寶」的單子紅豆樹,每到夏天就會掉落紅豆,吸引許多年輕男女摭拾。帶著詩意的紅豆,成為植物園中攜手散步、你儂我儂的定情信物。

每天清晨,很多嘉義人到植物園運動。樹林間高低起伏的步道,許多人結伴快走,吐納最新鮮的空氣。而開闊平坦的橡膠樹植物區,林間空地,一排排站著身穿運動服的男女老少,錄音機播放健身口令,大家全神貫注,緩緩地、整齊地變換舒展筋骨的姿態。而直挺挺靜靜站著的橡膠樹,在迴盪的聲音中守護著…

嘉義-樹木園05
▲2014年9月30日清晨,帶台北出生的作曲家林村宜Vincent逛嘉義植物園。(攝影╱蔡宏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