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開的綠蔭80米外環道,像是以桃子為核心,畫了一個大園圈,
快速行駛的車影,象徵著前進的速度與效率。
新的嘉義市,就是「丸桃」(Maru Momo),
在豐厚的文化底蘊,以青春的活力,迎向嶄新的紀元。

文 ‧ 攝影╱天洛  

AA01
嘉義公園在山仔頂,離市中心僅有1公里。陳澄波曾在此寫生,許多成為傳世名作。(攝影╱蔡宏明)

嘉義古稱「諸羅山」,原本是平埔「洪雅族」的「諸羅山社」(Tilaocen),漢族移民記為「諸羅山」即是漢字閩南語音譯。1684年(清康熙23年)設縣,名為「諸羅縣」。「諸羅山」有人望文生義,解釋為「縣城周邊諸多青山羅列」,雖然不對,卻充滿文學的想像。

嘉義市位於嘉南平原的東緣,東邊丘陵起伏,阿里山山脈崇偉的山影,形成遠處的天際線。每天清晨,晨曦穿過山影的氤氳,從山陵翻下,市街開始甦醒,車聲、人聲逐漸充滿。夏季午后急驟的灑潑雨,洗淨大氣中的微塵,疊障的山巒,更清晰、更近、層次更分明、色彩更漂亮,站在市區也可眺見玉山山峰。難怪歷來的騷人墨客,愛說嘉義是山城。

AA02
嘉義市忠烈祠遺址復舊新建和式建築「嘉義史蹟館」。(攝影╱蔡宏明)

北回歸線剛好切過嘉義城市邊緣,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日照就像陳澄波畫裡那種色調,帶點赭紅,卻有山林的蓊鬱,搭配成清秀的氣質。夏季,南風送爽;冬裡,暖陽和煦。嘉義得天獨厚,四季宜人,鍾靈而毓秀。嘉義自清代起,就文風鼎盛,詩社唱酬,留下不少傳世佳構。

日治以來,因開發山林資源,阿里山鐵路通車,木材業繁榮一時,嘉義人富而好禮,人才輩出。最近名噪一時的電影KANO,以嘉義農校棒球隊的故事,刻畫了嘉義子弟不服輸、力爭榮譽的精神。

戰後,嘉義出了陳澄波、林玉山、蒲浩明、張義雄等大師級藝術家,蓬勃的藝術活動,使嘉義贏得「畫都」美譽。 自1993年起,嘉義市推動管樂藝術,歷經二十餘年經營,「嘉義市國際管樂節」成為全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音樂節慶,並多次主辦世界性管樂年會,受到全球愛樂人士的矚目。從文學、藝術、音樂到電影,多采多姿的活動、人文內涵,交織成嘉義市豐富的文化景觀。

AA03
雕塑家蒲浩明為自己的外公陳澄波所製作的雕像。(攝影╱蔡宏明)

嘉義又稱「桃仔城」,清代築造的城牆,邊圍形狀就像一顆桃子。市中心最熱鬧的中央噴水池一帶,就在以前城牆的銳角轉彎處,人稱「桃仔尾」。桃仔城內,隨處充滿歷史紋理,有清代宮廟、日治時期老街、繡莊、竹藝店、箍木桶店、打鐵店、錫藝店……。而城隍廟附近的紅毛井,則是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所開鑿。這些街景環繞著有百年歷史的東市場;市場裡各式各樣的攤位、傳統小吃、傳統行業鋪面,從早晨到黃昏,顧客穿梭,叫賣聲此起彼落,熱鬧滾滾。

AA04
嘉義東市場城隍廟旁邊的傳統店鋪。(攝影╱蔡宏明)

AA05
嘉義北門驛是阿里山鐵路的起點。(攝影╱蔡宏明)

阿里山線的北門車站,是登山火車的起點。驛站西邊,昔日貯浸杉檜原木的「杉池」,闢建了文化中心、博物館;舊積木場、阿里山鐵道車庫,為鐵道迷留了通往舊日的時光隧道。驛站之南,日治時期的宿舍群,經過復舊,重現和式雨淋板建築,充滿往日情懷。東邊幾條街之隔的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是台灣唯一保存完整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

而建於昭和時代的嘉義火車站,展現了現代主義折衷式樣的建築美學。不遠處的菸酒公賣局嘉義分局、嘉義酒廠文創園區,也是同一時期的遺跡,經過修復,醇酒般散發出歲月的香氣。 嘉義之美,美在人文情調,也美在「家己人」純樸、熱情的人情味。諸羅山桃仔城內,棋盤式市街中,穿梭著行人、腳踏車、機車、汽車,以緩慢的節奏從容生活。新開的綠蔭80米外環道,像是以桃子為核心,畫了一個大園圈,快速行駛的車影,象徵著前進的速度與效率。新的嘉義市,就是「丸桃」(Maru Momo),在豐厚的文化底蘊,以青春的活力,迎向嶄新的紀元。

AA06
嘉義市中央噴水池,舊稱「桃仔尾」。平日市區內呈現從容緩慢的節奏,和新闢建的、充滿速度與活力的外環道世賢路大不相同。(攝影╱蔡宏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