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攝影/天洛

如果城門跟人一樣有喜怒哀樂,臺南的老城門肯定比臺北的還幸福。

在臺北,城門彷彿被隔離,和居民永遠保持著距離。幾座老城門,都被孤立在車流環繞的路口,只成為辨識行程的地標。每天上下班,尖峰時段的車流像漩渦,車輛繞著漩渦中的城門轉,然後急著掙脫。所有的用路人,把注意力放在前車的煞車燈,或者可能突然變換車道的車影,不會有人用關愛的眼神看一下老城門。

被孤立著的臺北城門,一定很孤單吧?可憐的北門,侷促在高架道路「圍城」的狹小空間,只能在污染的空氣中,隔著繁忙的車流呼喚路過的行人。或許只有東門,當群眾上街抗議,聚集在凱達格蘭大道時,才有機會這麼親近民眾,聽一下他們的聲音,秀一下自己石構城門座和門樓的優美造形。

Z台南舊城-1  
2012年4月16日在兌悅門城門邊的土地公廟,遇見曾經做雕刻的耆老陳炎山。他很開心地跟我講了很多城門的故事。(攝影/蔡宏明)

臺南的老城門,幾乎與市民一起生活,而且有老樹作伴,一起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座落在成大校園的小西門,每天學生從校園的一邊走來,穿過門洞,趕往另外一邊的教室上課。學生也不會老是行色匆匆,許多時候,三三兩兩的男女相約,在城門邊的樹下,一起編織青春的夢想。緊鄰的府城城垣小東門段土壘殘蹟,被小心翼翼地保護著,就像為上年紀的老人作健康檢查,怕雨水過渡沖刷而骨質疏鬆。不遠處還有考古人員架起圍籬,為年老的城垣追蹤歲月的痕跡,讓年輕的居民瞭解城牆和城門的故事。

Z台南舊城-2
小東門遺址。(攝影/蔡宏明)

Z台南舊城-3
在成大校園裡的小西門。(攝影/蔡宏明)

從1725年(清雍正3年)建造木柵城門,臺南府城建城已經快300歲了。由最早的木柵城門與城垣,歷經磚石城門、莿竹城牆、三合土城牆,數度補強改建,及增建咾咕石的外圍城門,府城擁有全臺灣規模最大的城垣。但從日治時期開始,為了交通及城市的建設,城門和城垣一次又一次被拆,如今剩下大南門、大東門、兌悅門、小西門,而舊城城牆只剩下小東門段土壘、南門段城牆、還有幾段成為校園牆壁的一段,或者民居圍牆的一角。

臺南府城昔日因為地形的限制,城垣圍起來就像半月,而城內有南北數條河流注入臺江內海,彷彿是半璧滿月斜插入江。「半月沈江」成為文學家筆下,府城的美麗形容。如今物換星移,斷垣殘壁圍不成半月;滄海桑田,無江可沈。幸好復舊的大南門甕城還保留著清代以來的半月形結構,沿著甕城城牆的踏道可登上城門門樓,走在甕城馬道可以俯瞰公園綠蔭,文學家還是可以在月夜遙想「半月沈江」的美景。

Z台南舊城-4
大南門緊鄰著公園及一所國中。(攝影/蔡宏明)


Z台南舊城-5
大南門門洞。(攝影/蔡宏明)


Z台南舊城-6
大南門擁有甕城結構。(攝影/蔡宏明)

穿過大南門就是建興國中的大操場,城門與操場連成一氣,成為校園的一部份。年輕學子每天上課、運動、集會都會親近大南門;到了畢業那天,還有走過城門的儀式,象徵完成國中教育,進入人生的新階段。五條港文化圈的兌悅門,就像附近社區的出入口,每天居民從門洞中進進出出,附近的老人也經常在城門邊的榕樹下泡茶聊天。

Z台南舊城-7
兌悅門是目前台南舊城中,唯一有「功能」的城門,每天居民從城門門洞進出。(攝影/蔡宏明)

臺南舊城區,城門週邊環境的改造,使城門變成居民生活的一部份。作為交通環流核心的大東門,最近也計畫在原本的橢圓形綠地改造成居民可以休憩的活動空間;而臺南女中緊鄰的舊城牆,也構想增建引道,讓居民方便登上城垣,而打破原本城牆用來阻隔空間的意義,與附近公園及社區融為一個完整的場域。

Z台南舊城-8
大東門有  廿四節氣的浮雕。(攝影/蔡宏明)

不要以為城門沒有喜怒哀樂,臺南人善待老城門、與老城門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城門會幫臺南人記住許多個人生命的故事,回饋給他們無法言喻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MTieu 的頭像
    HMTieu

    遺忘錄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