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家陳俄安推廣原住民文化受肯定
文/蔡宏明
排灣族耆老Chinguan,漢名陳俄安,是很有名的原住民傳統雕刻家,也是排灣族傳統文化的推動者。民國七十五年他首開先例,創立台灣第一家私人的原住民博物館,也是用大家熟悉的漢名來為博物館命名:「台灣原住民陳俄安博物館」。Chinguan的發音與「陳俄安」很接近,第一次見面時,請教他的排灣族名,他就直接說:俄安。
圖片說明:穿著排灣族傳統服裝的陳俄安。(攝影/蔡宏明)
陳俄安是排灣族老一輩的知識份子。日治時期,他在故鄉讀完公學校(小學)後,一個人到高雄,邊工作賺錢,邊讀夜校,完成中學教育。畢業後返鄉擔任警察,被派在佳暮部落,擔任駐在所主管,手下三個台灣人、一個日本人,都歸他節制。駐在所是日本政府統治原住民部落的基層機構,陳俄安來自部落,瞭解部落的傳統,總恰如其份扮演溝通的角色,得到族人的肯定。光復後,他繼續擔任屏東縣警察,服務了35年,直到六十歲才退休。
圖片說明:陳俄安自己經營的餐廳,廣場有石板砌成的圍牆,上頭有他自己製作的上彩浮雕。(攝影/蔡宏明)
他從12歲起,受到魯凱族雕刻家及鐵匠力大古(Lidaku Mabaliu)的啟蒙,開始接觸雕刻藝術,服務公職期間,經常利用公餘的時間創作。他的木雕及石雕,經常裝飾百步蛇等排灣族的圖騰,造形樸拙,有時塗上鮮豔的顏色,極有原始藝術的味道。他也製作陶壺及其他手藝創作,尤其擅長建造石板屋。他的住家,就是民國48年親手建造的石板屋,有著排灣族傳統形制,已超過半世紀還十分堅固。
陳俄安在民國60年代,和妻子陳阿修(魯凱族名字Ruvaruva)在三地門經營一家店,櫥窗陳列舊木雕和服飾品,也有照相設備,讓觀光客換穿原住民傳統服飾拍照。有一天,專研原始藝術的學者施翠峰教授到當地田野調查,發現櫥窗裡的琉璃珠,跟他認識而成為好友。從此,施教授透過陳俄安的協助,進行原始部落傳統手工藝的研究;外國研究原始藝術及人類學的學者來訪,施教授一定介紹他們拜訪陳俄安。陳俄安變成國際學術界的知名人物。
圖片說明:陳俄安早年的木雕作品堆滿住家客廳。(攝影/蔡宏明)
圖片說明:陳俄安充滿生命力的木雕。(攝影/蔡宏明)
圖片說明:陳俄安樸拙的木雕作品。(攝影/蔡宏明)
陳俄安和他太太,很有頭腦,一方面做生意,一方面努力推廣排灣及魯凱族的文化。他們夫婦還曾應邀到日本演講、示範石板屋的建造。民國六十幾年,陳阿修還研發以陶瓷及玻璃,仿製排灣族琉璃珠,並發展成一項產業。當時三地門的排灣族部落,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做他們研發的琉璃珠手工藝品家庭代工。
陳俄安博物館,除了展示他的木雕、石雕,還有很多排灣族的舊雕刻、陶壺、青銅刀,裡頭還特別建造了一間排灣族石板屋,模擬傳統家屋的廚房,擺置了應有的傳統器物。當年蔣經國和蔣孝武曾經參訪,風光一時。
陳俄安藏品極豐,可惜他的子孫各自去發展自己的事業,博物館由長女管理,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在週六週日才對外開放。民國99年,日本天皇授與陳俄安「旭日單光勳章」,表彰他長期協助日本學者來台灣進行原住民田野調查的貢獻。這項無上的榮譽帶著光芒,卻掩蓋不了他心中,更多台灣人賞識他的雕刻及博物館得以永續經營的期待!
圖片說明:在象徵友誼的作品前與陳俄安合照。(攝影/蔡宏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