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蔡宏明

走出宜蘭火車站,迎面就是依照森林概念設計的「丟丟噹森林」,象徵宜蘭城舊名「九芎城」的九株鐵樹造型高大遮棚,營造出後現代的氛圍。火車站周邊日治時期的工務段舊鐵匠房、土木工室、舊檔案室等建築群,在被列為古蹟及歷史建築後,已經復舊。宜蘭行口則依照舊有的建築主體,重建成藝術展演場所。

aw-01  

▲圖說:宜蘭市武營街的打鐵鋪。(攝影/蔡宏明)

過去十年,宜蘭縣政府以都市計畫帶動舊城的發展,引進新興開發資本。南門林園神農路一帶,現在有了號稱東台灣最大的購物中心「新月廣場百貨公司」和五星級觀光飯店,而文化局的「蘭城新月」人文空間動線,也串連了復舊及新修的公共文化空間。在這些新的城市景觀對照之下,宜蘭舊城的老舊街廓、市場、巷弄之間,仍有許多具備特色的傳統產業,他們的人文意涵及生活空間,等待更多的關注與整理。於是,有了「宜蘭舊城匠師博物館」的文化創生計畫。

居民生活其間的博物館
宜蘭舊城原名噶瑪蘭城,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原是夯土城,外圍環種九芎樹,後來改種莿竹並挖護城河,四個城門設有吊橋作為防禦。到了日治時期,拆除城門及城牆,城垣闢建為馬路,護城河成為城市景觀水圳。戰後這些水圳被加蓋,成為下水道。

在宜蘭市中心的四條大馬路:舊城東路、舊城西路、舊城南路、舊城北路,就是順著城牆拆除後的土地闢建的。這四條路圍成一個圓形,中山路(台九線)、文昌路與新民路在這個圓形區塊形成十字交叉,是舊城昔日熱鬧的「十字大街」,也是宜蘭人生活的中心。舊城中遺留了許多歷史、人文軌跡,今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可以勾勒、想像昔日的古城原貌。

aw-02

▲圖說:宜蘭舊城的範圍。(資料翻拍/蔡宏明)


「宜蘭匠師博物館」要跳脫過去博物館在封閉的展示廳展示文物、詮釋歷史與知識的框架,而強調地域的自然環境、文化資源與在地生活的活性關係,讓參訪者面對傳統藝匠的工作場所、生活空間,直接看到活生生的文化現象,透過解說而領受在地人文的精神。也就是說,透過匠師博物館,參訪者可以感受整個宜蘭舊城,就是一座有居民生活其間的、活的博物館,居民從事百業,以各種不同的角色收藏、保存、紀錄了不同層面的宜蘭城。

從普查和訪問入手
「宜蘭舊城匠師博物館」的文化創生,從舊城傳統匠師的調查著手,針對散居舊城社區各類型以傳統方式營生者,分別在1997年、2007年兩次普查,調查了137位傳統工藝匠師、49個傳統食藝團體,並對重要匠師進行深度訪談,最後匯總出76位重要的匠師名單。

aw-03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攝影/天洛

我的頭城記憶,起先被龜山島佔滿,這幾年則在自然風光中添加了來自歷史紋理的想像,視覺的單幅畫面豐富了,場景變寬闊了,裡頭的人物變多了。

56-01  

▲圖說:李榮春文學館陳列的作家著作及手稿。(攝影/蔡宏明)

1970年代初期,我還是蒙懂的大學生。有一次參加美術社舉辦的「草嶺古道拓碑寫生活動」,從台北搭火車到福隆,走草嶺古道,到虎字碑拓下蒼勁的書法,然後在大氣中寫生。我被遠方的龜山島深深吸引,形象分明的島嶼,像泅泳在碧藍大海的巨大烏龜。
一個家住宜蘭的同學指著俯瞰的風景,告訴我,沿著海邊那條蜿蜒的鐵路,過去就是頭城。就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只知道當天走的是清代官道,半路上有一座摔死馬匹的小橋。在草嶺埡口迎著太平洋吹來的風,想到古人從山腰芒草搖曳的山徑走來,和我迎面打個招呼,下得山去就是吳沙開拓蘭陽平原第一個構築的土圍據點「頭圍」。

56-02  

▲圖說:看到龜山島,頭城就到了。(攝影/蔡宏明)

56-03  

▲圖說:清代通往頭城的草嶺古道。(攝影/蔡宏明)

「看到龜山島,頭城就到了」,不只是風景速寫後殘留腦中的山海印象;對成長在臺灣西部的我而言,也是那個臺灣史還矇昧欠明的年代,必然單調貧乏的記憶。

真正愛上頭城,是三十幾歲擁有一部Peugeot 205以後。我經常在報館截稿後的半夜,飆著號稱小鋼砲的車子,沿著東北海岸,繞過嶙峋的海岬,搖下車窗,讓暗夜的海風灌進領口,直到看到龜山島,才停在馬路邊。一邊望著浮在微明海面的龜山島剪影,拿出隨身攜帶的保溫瓶沖一杯三合一咖啡,一邊啜著咖啡,扭開汽車音響聽音樂,等待放亮的天光從龜山島和我相遇。然後,到頭城火車站附近的市場吃早點。清晨的頭城,街景逐漸清朗,除了騎腳踏車上學的學生,還是一派靜謐,沒有臺北擁擠而混亂的車聲。聽到頭城清晨的鳥鳴聲,剎那間,媒體工作繃緊的神經得到全然的紓解。

56-04  

▲圖說:宜蘭首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居,建於昭和3年(1928),由當時台灣總督府營繕系的宋祖平設計監造。(攝影/蔡宏明)

56-05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天洛

父親是東石型厝寮人,十幾歲到嘉義奮鬥,然後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小時候,我總是跟著父親返鄉。每當東石有親戚婚喪喜慶,父親總鄭重其事地叮嚀我:「早點睡,明天跟我回海口。」在交通還不便的1960年代初期,嘉義到東石沒有直達車,一定要在朴子換車。東石往返朴子的班車,有時脫班,父親總在等候的空檔,帶我轉過攤販擁擠的小街,到街廓另一邊的第一市場邊吃點心。

AQ-01 
▲圖說:朴子信仰中心「配天宮」(媽祖廟)。(攝影/蔡宏明)

AQ-02

▲圖說:根據建築專家的研究,安然布行是「蜈蚣長條街」保存舊樣式較好的代表。這種蜈蚣陣長條街屋房子正面縮到最窄極限,但縱深卻拉得極長,形成寬四、五公尺,深三十至五十公尺的特殊格局。(攝影/蔡宏明)


記憶中的市場有些髒亂,但滷肉飯、米粉炒、味噌豆腐湯的味道,到今天還有幸福的喜悅。父親有個堂弟,在市場邊的中正路開了一家飼料行。有時從東石回來的半路上,我們會踅到那邊坐坐,每次大人聊天聊到擺菜喝酒,小孩子無聊,就到附近媽祖宮玩耍。一定會爬上騎廟前的石獅,直到大人來趕我;廟裡龐龐然的神將,綠臉的千里眼、紅臉的順風耳,令人生畏;倒是牆堵上忠孝節義的彩繪,人物生動的表情常看得出神。逛過媽祖宮,天快黑了,有時沿著開元路,看繡莊店亭仔腳美麗的大姊姊,坐在繃著繡布的木框架邊繡著針黹;有時故意穿過牛磨店巷,走曲折的小弄,回到堂叔的飼料行。

AQ-03

▲圖說:開元路的玉勝巷,約略可見「蜈蚣長街」形式的街屋縱切面。(攝影/蔡宏明)

AQ-04

▲圖說:開元路巷弄的老屋。(攝影/蔡宏明)

這種返鄉旅程的經驗,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充滿驚異。上了初中,功課變重,就不再隨著父親返鄉,而朴子的記憶後來也隨著我北上求學,逐漸在當兵、出社會打拚的歲月裡淡去。

幾年前父親往生後,我開始努力拼湊他在我生命裡的記憶。我特地回到嘉義,循著童年他帶我的路徑回他的家鄉,也特別在朴子停留。客運車站前的馬路拓寬了,第一市場改建成一棟大樓,堂叔的飼料店早收了。信步走在朴子街上,剎那間感覺到了不曾到過的城鎮。拿起手邊的旅遊摺頁,順著上頭標示的老街地圖,我才一步一步摭拾散落的記憶,想起現在的我比當年的父親年紀還大,經過人世滄桑,更能體會他對他口中的「樸仔腳」那份情感。朴子曾經是他少年時期,從東石海邊的貧窮的小漁村到嘉義謀生、發展,必經也曾經暫住的生命驛站。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蔡宏明

為了從海上拍東莒的大埔聚落和大埔港的海岬岩壁,攝影家林柏樑決定登上東莒南邊無人的林坳島取鏡。

四人島獵影-12

四人島獵影-01

清晨的猛沃港,月亮還掛在天上。

四人島獵影-02

鄭智新的海釣船從海上進港來接我們。鄭智新是東莒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在大坪經營「船老大磯釣民宿」。

四人島獵影-03

清晨的天空有一點雲,晨曦從雲後投射光芒在海面。

2012年10月4日天剛亮,我和林柏樑、趙永恕、楊堤柳四人搭著船老大鄭智新的船,從猛沃港出發。因為退潮的關係,海水下降,水下布滿堅硬的石塊,小漁船無法靠岸,我們必須從一處灣澳,踩過巨大的岩石上岸,然後爬過一個小山,從陡峭的崖邊,遠拍大埔聚落。島上風很大,迎風面除了岩石就只有芒草,背風面才有極少的低矮植物。

四人島獵影-04

抵達林坳島,準備靠岸。

四人島獵影-05

爬過巨大的岩石。

四人島獵影-06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天洛

我又來到東莒了,這個離島的離島。冬天的午后三點,雲層開始堆積,有點剽悍的勁風吹著海浪,拍在船弦,撲上不遠處矗立著「同島一命」標語的沙灘。

DSCN0238

朋友告訴我,去年夏天我離開東莒後的第三天,你也登上猛沃港,在北邊的福正住了一個月。夏天住福正應該很愜意,島上的人總是說「冬大埔,夏福正」。福正的夜裡,涼爽的西南風是否每晚陪你和朋友在沙灘散步?天性浪漫的你,或許還不改當年的輕狂,在燈塔光束輪轉的暗夜中,指著沒有光害的星星,俠客般高談江湖的不義,闊論亦正亦邪的不平,或者溫柔地分享你盛名失溫的故事。

DSCN0225-1

下午我和同伴從大坪的民宿,走魚路古道去了大埔。小徑旁的解說牌有些褪色,不像去年那麼清晰,洛神花剛過採收期,而盛開過的紅花石蒜只剩下細長的花莖在風中搖曳。接近灣澳的時候,遠處海中的林坳島,從山樹的葉隙間向我招呼。他好像還記得去年夏天,我和攝影家搭著船老大的釣魚船,踩著退潮的岩石登上無人島嶼,撥開芒草,踏出前往崖頂的小徑。然後在風中的崖邊,架起攝影機,等待晨曦賞光,遠拍大埔的容顏。

DSCN0302-1

陡直的大埔灣澳峭壁,在冬日提早日落的午后,更顯料峭。內灣的港澳裡,那艘木殼舢舨繫泊在暗藍色的海面,微微蕩漾。這種天候,這個時刻,漁人應該收網回家休息了。這裡大概只剩下崖頂石坪白馬尊王廟裡的神明守候著,還有就是,人去樓空的大埔聚落,幾間新修的閩東石屋裡駐點的文史工作者。

DSCN9556-1

高低錯落的傳統閩東建築,鎮著石塊的屋瓦很整齊地排列,不規則的花崗岩砌築的房壁,只留下小小的窗洞。傳統工法已快失傳。去年你住的福正聚落,許多新修繕的民居,並未採用老方法修建,而以現代鋼筋混凝土築好結構,再以方整的花崗岩修飾表皮。傳統工法在石牆上架起橫樑直楹,上面覆蓋瓦片,只用石塊壓住,讓氣流可以從瓦片細縫中進來,人雖住在屋裡,卻和天地之氣相通。現代的工法,反而需要機械式空調。

你住過大埔的老房子嗎?我認識了好幾位年輕人,他們以工換宿,在這裡為重振老房子的生機,參與各種工作。他們設計的印刷品、手工製作的旅遊紀念圖章、各式裝飾,陳列在工作站中。我一直期待讀到你關於這個島嶼的詩文,還有那位左派作家對自然的反思,但我只偶然在談話性節目中邂逅你飛揚的神采,戲謔的旅遊常識。

DSCN4674-1

前往64據點時,天已經暗了,走在掩體坑道,必須用手機的手電筒才能看清台階。棄置的砲台,圓形的空間剛好被利用成簡報室。新漆的牆壁還散發出油漆的氣息,幾間寢室裝著白亮的日光燈,令人以為回到大學時代的學生宿舍。你一定還沒有來過這裡,下一回我們相約,到這裡住上幾宿,一起喝馬祖老酒,高談闊論,看你還記不記得年輕時寄給女生情詩,然後說:「要好好保留,這會進入文學史」。

DSCN9600  

人生飄萍,闊別二十幾年,沒想到在這個島嶼和過去的你重新連結。吃過晚餐,朋友吆喝著去燈塔下續攤,朋友勸酒時說,風浪太大,隔天船班已通知停開,反正可以安心倒頭大睡。席間我一度走出燈塔守的宿舍,在風聲呼呼的暗夜中,突然想起善飲的你,想起你曾以知名作家在這慢活的島嶼住過。燈塔光束不停轉動,照在雲層很低的海面,你的形容清晰浮在我眼前,你知道我就站在燈塔下嗎?迷離如霧的情境,要不要我為你放幾響霧砲?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梅樹(華文版)
詩/天洛

我在坑谷種下一棵梅樹
種下了一株感情

梅樹悄悄,隨我離開家鄉

在台大校園嬉戲
在都會賃居的陋巷,敲我書房小窓
在筆耕方田一字一句成長
漂泊在乍暖還冷的人海滄桑
在凍寒無邊的夢土開花
在擁擠的返鄉車陣中帶我回家

我回來了,穿過暗香浮動的坑谷
肩頭沾滿襲鼻的花氣
再用心種下,千丘萬谷的芬芳

                     --2014年2月15日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6363  

【大夢情人節】(正字版)

好冷的天,睡過頭的早晨
醒來聽見播報鹽水蜂炮的聲音
電視女主播戴著全罩式安全帽
胸前插了一朵花,笑著說:
好巧,今天是元宵節,剛好也是情人節
祝福大家假期愉快!

被窩裡還有昨天晚上不想吃的藥丸
(我記得老人家起床要注意保暖)
床頭櫃放著新買的智慧型手機
沒有過關的遊戲和一本
圖書館借來過期的傳記文學
一篇,沒有讀完的國共內戰秘辛以及
沒做完大作家的夢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N3253-2  

好冷的天,遂夠頭的早純
醒來聽見剝報筵髓烘砲的僧音
電素妮主播帶著全造素安錢帽
胸前插了一斗玫瑰花,笑著縮:
好巧,今天素鹽消賊,剛好也素情倫賊
祝胡大家假期宜快!

被喔裡還有軸天晚上不想出的藥丸
(我記得老倫家起床要注意保卵)
床頭櫃晃著新買的駐會行手機
沒有過關的遊戲和一本
圖書館借來夠期的傳記文隨
一篇,沒有讀完的格共內讚秘辛以及
沒做完大這家的夢

天燈,在夢裡隨烘掩棄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代之眼  


試著寫一首情詩
在白色紅色灰色或藍色的
情人節前夕,悼念
不想青春的歲月

用電子記事本,書寫
忘了記憶卡佔去多少滅卡
氣象即時訊息傳來
大雨和低溫特報
還有,野夫ㄅㄧ
沈默的問候以及
夢中的打卡

你的暱稱剛好是
墜毀的遊戲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攝影/蔡宏明

前言
此文是2012年為文化部文資局《臺灣臉書:用心生活》所寫,報導雲林縣褒忠鄉田洋聚落文化資產區域環境整合的成果。2014年元宵節前夕,看到電視上播出褒忠馬鳴山五年千歲繞境「吃飯擔」活動,重新分享,讓大家瞭解文資局與在地文史工作團隊努力的故事。

飯擔15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但對褒忠人來說,是五年千歲繞境「吃飯擔」的大日子。當許多地方熱鬧著燈會、燈謎的時候,幾乎所有外出工作的褒忠子弟,都在這天趕回家,就像過年與家人圍爐吃年夜飯那麼重要。

褒忠的「吃飯擔」,是該鄉馬鳴山鎮安宮一年一度的盛事。鎮安宮的五年千歲每年正月十五舉行春祭繞境,褒忠鄉與東勢鄉五股十四庄(十四個聚落)組成主普、主會、主壇、主醮、三官首等五股,簡稱「五股十四庄」,聯合辦理、分擔祭祀與酬神事宜。其中,各庄約定每年輪流準備飯菜招待繞境陣頭及信眾午餐,在陣頭會合的地方,用扁擔挑著準備好的飯菜,提早去等候,以便慰勞,有點像「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由於十四庄輪流,所以各個庄頭,每十五年才主辦一次。對主辦飯擔的庄頭來說,十五年一次的盛事,當然「輸人不輸陣」,在外地工作的子弟一定要回家「鬥跤手(tàu-kha-tshiú)」,總要把飯擔「辦乎腥臊(tshenn-tshau)、豐沛(phong-phài)閣熱鬧」。 

飯擔02飯擔03  

全村動員辦飯擔

2012年「吃飯擔」輪到有才村主辦。幾個禮拜前,村子就開始整理環境,學校也動員老師,帶領學生在村子粉刷道路邊污舊的牆面,許多家屋被漆上亮麗的顏色,也畫了很多圖案,學生在牆壁上畫龍、畫心型圖案、畫Hello Kitty、畫她們心目中美麗家園的樣子,雖然和農村老屋不很搭調,卻煥然一新。

鎮安宮的陣頭,在清晨七點就燃炮起轎,從廟前的廣場出發。陣頭分東西兩線,分別繞行各庄頭聚落,最後在有才村正集宮前的台糖農場,一處八甲的旱田集結。根據耆老的說法,清代褒忠、東勢一帶曾流行瘟疫,居民恐慌,於是恭請馬鳴山鎮安宮五年千歲出巡繞境,終於驅除邪魔瘴癘。今天,五年千歲繞境時,每到一個庄頭,陣頭中兩位拿長竹令旗的人,一定在庄內搖旗來回衝刺,做出掃除瘟疫晦氣的儀式。

為繞境的陣頭準備飯菜點心,在其他地方廟會也是有的。但馬鳴山五年千歲,全台灣分靈的廟宇多達兩千座,這些分廟的信眾和藝陣也會參與元宵春祭活動,這些外地來的信眾隨著陣頭繞境,逐年增多,也使吃飯擔的規模越來越大,終於變成一項民俗活動。近幾年來,在主辦單位的規劃下,根據2012有才村的活動告示,參與的善男信女超過五萬人。飯擔13  

上午十點多,家家戶戶已經開始在忙著飯菜,準備的大多是麻油雞湯、肉羹、炒米粉、炒麵、油飯、貢丸湯等方便盛食的點心。有人也在自家院落搭起帳棚,請廚子來辦外燴,比較富有的人家,除了送飯擔慰勞陣頭,也準備在家裡宴請親友。

每戶人家早已擺起香案,案桌上擺著供品,還有金銀紙錢。村裡每一條道路,幾乎都排了爆竹,準備陣頭繞進村子時,焚香向神轎祈福,並點燃爆竹,驅散邪惡的污穢之氣,震響一年的福份。

有才村的一戶陳姓人家,兩三棟家屋住著親族四代,幾個年輕人正在三合院裡摺疊準備「犒賞」神靈的紙錢。當家的陳英哲說:「在外地的姪子輩都帶妻小回來了,十五年才一次的熱鬧,今年收成還不錯,單單買壽金紙錢、煙火、爆竹就花了四、五萬。」陳家三合院護龍牆上拉了一條鐵絲,正好有人把一長串無法估計長度的爆竹綿密地來回垂掛在上面形成WWWWW的「炮簾」。幾個七八歲的小孩蹲在門前路旁的一處空地,把成堆的沖天盒炮引信拉出來,一個一個擺在門前小水圳的小護堤。讓人足以想像,陣頭從前方道路轉進村子時,這裡燃起的炮聲如何震耳欲聾。 

飯擔12  飯擔11  

HMTie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